孙飞宇

学科职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行政职务:

研究方向:西方社会学理论史;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 Psychoanalysis)理论;现象学-诠释学(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s)社会理论;农村社会学;历史社会学

课程教学:国外社会学学说研究

联系方式:Email:sunfeiyu@pku.edu.cn

教育背景:
2005年-2010年: 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博士候选人,获博士学位
2002年-2004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获硕士学位
1998年-2002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在读,获法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0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教学经历:
2007年9月-2008年4月,2008年9月-2009年4月,2009年9月-2010年4月: 约克大学人文基础通识课程“东亚文化与社会”,助教;任课教授:Grace Shen, Gordon Anderson
2006年9月-2007年4月:约克大学亚克森学院(Atkinson College)社会学系:“社会化与自我认同”助教;任课教授:Jay Goulding
2005年9月-2006年4月: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主任研究助理;教授:Lesley Jacobs
2003年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任课老师:李康
2003年秋,参与“北京城市代际关系与家庭网络”社会调查,指导教授:杨善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3年夏,组织社会学“中国的精英培养与培训”,研究助手,指导教授,李博柏(时为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2003年夏于宁夏,2003年冬于四川:参与“农村妇女政治权益与城市化”社会调查,指导教授,杨善华,程为敏,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2年秋,参与“北京城区日常生活”社会调查,指导教授,杨善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0年夏,参与“北京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调查,指导教授,林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学术会议:
2012年10月,University of Vienna, “The Affective Founda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An Explorative Dialogue between the 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Psychotherapy”
2012年11月,上海大学:“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前沿:社会学的历史视野”学术研讨会
2012年5月,上海大学:“社会理论工作坊暨文化社会学圆桌会议”
2012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届海峡两岸社会学理论研讨会
2012年3月,AAS(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2012年多伦多年会会议论文:The Land Revolution as a Revolutionary State Simplification: Short and Long Term Consequences for the Livelihood of Rural People,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Great Leap Forward.并于会后受邀赴哈佛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做同主题演讲
2010年4月,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The Weapon of Peasants: a Case Study of China’s Rural Democracy”, Asia Pacific Policy Graduate Symposium-- Conceiving Asia Pacific: The Policy Kaleidoscope


专著:
2012, Social Suffering and Political Confession: Suku in Modern China.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论文:
2013,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社会》第33卷1期,Pp38-74,上海,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2012,“精神分析百年及其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九辑,王思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论社会官能征”,《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6期,Pp 19-46,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012, “Territor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Identi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in terms of Time and Space”, collected in Territorie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pening the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 Ed. Patricia Ashly and David Crowther. Surrey: Gower Publishing Limited
2011,“流亡者与生活世界”,《社会学研究》第5期,Pp103-1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本文部分内容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以“《陌生人》与《返乡者》——舒茨对生活世界的诠释”为题转载
2005,“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 《社会学研究》,第119期,Pp53-68,作者:杨善华,孙飞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摘录
2005年,“论舒茨的主体间性理论:下”, 《社会理论论坛》,第9期,Pp93-127,香港:香港理工大学
2004年,“论舒茨的主体间性理论:上”,《社会理论论坛》,第8期,Pp1-36,香港:香港理工大学,本文收录于:《日常生活的现象学社会学分析》一书
2003年,“在舒茨的常态社会世界之前—以米兰.昆德拉的‘可能性’为关照”,《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第2-3期,Pp100-108,北京:北京大学
  
书评:
2012,“经验与经验的现象学社会学化——读哈维.弗格森的《现象学社会学》”,《社会》第32卷第5期,Pp219-229,上海,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2012,“流亡者与他的双重世界—舒茨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的背景及其生活世界的三重意义”,《启真》第2期, Pp71-86,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启真》第1期,Pp69-81,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年,“作为一种社会官能征的贫民区—读素德·文卡特斯《黑帮老大的一天》” ,《社会学研究》第140期,Pp228-23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007年,“对苦难的社会学解读:开始,而不是终结—读赖.威尔金森《苦难:一种社会学的引介》”,《社会学研究》,第130期,Pp207-21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翻译:
2009年,《黑帮老大的一天》,[美] 萨德海尔.文卡特什 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海洋自由论》,[荷]格劳修斯 著,孙飞宇,张美川 合译,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年,《道德哲学原理》,[英]亚当.弗格森 著,孙飞宇,田耕 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研究系列或成果:
① 2005-2007 论文: Human Rights in SARS Response Policy Between Shanghai, Hong Kong and Toronto:Lesley A. Jacobs, Rights and Quarantine During the SARS Global Health Crisis: Differentiated Legal Consciousness in Hong Kong, Shanghai, and Toronto, Law & Society Review, Volume 41, Number 3 (2007);
② 2006年4月:参加学术会议Conference On Asia Pacific Dispute Resolution, held by Center for Asia Research of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提交并发表论文:On Meaning Problem In Cross-Cultural Studies;
③ 2007-2008:Tobacco Control and International Law: A Perspective of China,论文写作中;
④ 2009-2010:A (H1N1) Flu: A Comparative Study On Responses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论文写作中。

经验研究课题:
2012年至今,参与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扶贫模式评估项目
2010年8月至今:与美国布兰代斯大学(Brandies University)教授Ralph Thaxton合作,进行关于“历史记忆与社会苦难”的历史社会学研究
2005年9月-2006年9月,2007年5月-8月,2008年5月-8月,2009年5月-8月:Asia Pacific Dispute Resolution project,研究助手,教授:Lesley A. Jacobs, 项目由加拿大社会人文委员会资助(Project funded by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并同时由约克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合作进行( and run by York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学科职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行政职务
研究方向 西方社会学理论史;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 Psychoanalysis)理论;现象学-诠释学(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s)社会理论;农村社会学;历史社会学 课程教学 国外社会学学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