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云热”报道的冷思考——记人文社科学院第86期人文沙龙

发布日期:2014-10-13 08:42:00 点击:[ ]
      10月10日晚19:00,人文社科学院第86期人文沙龙活动在B306顺利举行。本期的主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马云’——从新闻报道分析‘马云现象’背后的‘价值暗示’”,活动就阿里巴巴上市事件以及马云的“成功”背后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活动吸引了众多同学,现场座无虚席。听众反应积极,场面非常热闹。


      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龚彦方博士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叶韦明博士主讲。龚老师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经济学博士出身,从事新闻记者、编辑以及新闻策划及新闻品牌管理工作18年,后加盟中山大学新闻系任教,有丰富的实战经历和学术背景。叶老师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具有传播学和社会学双料背景,对传播现象和新闻事件也有独到的见解。


       首先,龚彦方老师对阿里巴巴上市事件进行了简单梳理,用数据说明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当天至20天之内的股票状况。龚老师认为,马云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人物,马云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关于他的新闻报道主要有三类主题,分别关注马云的“资本符号”,他的“中国符号”和他的“社会符号”。.在对这些报道进行简单概述之后,龚老师引入“事实价值”这个概念。判断新闻事件的“事实价值”就是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挖掘新闻事实中蕴藏的社会意义。而对新闻事件中的“事实”进行新闻价值的判断是新闻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程部分。她指出,基于社会价值共识之上的“新闻事实价值”共有三类:政治和公共价值、经济与科技价值、美学和社会心理学价值。紧接着她用“事实价值”理论对关于马云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剖析,将相关新闻的价值清晰完整地呈现在听众面前。最后,龚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公众对新闻事件报道中所体现的事实价值是否全部认可?
      对于龚老师的问题,叶韦明老师的的观点似乎提供了一种答案。她指出,在人类史的研究上,一直存在两种“历史”,大历史和小历史,抑或精英的历史和草根的历史。两种“历史”存在很大的张力。在马云这一新闻事件上,两种力量的关注是否也有所差异呢?她利用百度指数这一网络数据库,对“马云”和“刘强东”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对搜索结果的对比分析,叶老师证明了媒体价值和公众价值的不一致性。而“关键词分析”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研究方法。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就“马云现象的可复制性”、“媒体报道价值引导”以及“阿里巴巴的缺陷和弱点”等问题发表了观点,并且与龚老师和叶老师的观点碰撞出精彩的对话。
      最后,龚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寄语和希望。她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传承北大的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同时,她还希望同学们在关注“脚下的泥泞”的同时,一定不要放弃“头上的星空”。(文/张燕,图/刘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