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同为古文明的发源地,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的溢美之词更使我们感受到汉字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将精力聚焦于自身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自不待言。4月19日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文史哲讲堂”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副主任吕艺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文化汉字——在世界文明视野下的地位与特质”的主题讲座,带领现场观众探索我国文化中微观而具体的组成部分——汉字的魅力。
人类历史上的五大文明古国,作为其辉煌闻名的组成部分,原本都有自己的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文,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古印度的古梵语等。而中华文明作为唯一的发展进程未被打断的文明,汉字在世界文明视野下有着非凡的地位: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自创生之始沿用至今,仍然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自源性文字体系。
吕艺老师认为,在世界文明视野下,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同时还具有很多特质。首先,在物理属性方面,汉字最大的特点在于内部各部件无论怎样组拼,或搭配,总是分布在一个二维平面内,俗称“方块字”。如果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则可以说相比于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字母文字,汉字是最具有传播力的中介符号。
与此同时,作为文化的忠实记录者和传承者,汉字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特性:汉字,尤其是其衍生本源甲骨文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具体生活细节,同时体现了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内容。同时,汉字还展现出当时中华民族的认识和思维、观念、情感以及审美内容。依陈寅恪先生所言:“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另外,具体汉字中也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字所体现的“和谐”理念内涵;某些汉字体现了农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和平意识;汉字还反映了阶级社会的意识以及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
在讲座的尾声,根据汉字的特性及发展历程,吕艺老师为汉字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汉字的未来不可能也不应当走向拼音化,而只能因应自身内在规律向前发展。“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应当首先学好用好我们的语言与文字。(文/杨帅,图/朱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