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经济学小故事的社会学解读

发布日期:2011-10-16 09:13:00 点击:[ ]
    2011年10月14日晚7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进行了题为“十个经济学小故事的社会学解读”的专题讲座。刘老师从学生们收集的各种经济学小故事中挑选了10个有代表性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来剖析小故事中所内涵的经济学假设和社会学意义上的预设,让同学们别开生面地了解了两个学科之间的交点和差异。
    十个故事,十段笑话,十个逻辑,十种预设,让同学们在一次次的欢笑中体味故事中的内涵。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聪明借款人的故事,一个商人利用从银行借了1美元的机会,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价值50万美元股票、国债、债券都当做担保物而保存在银行里,从而完成一桩无比合算的生意。通常人会觉得商人是个聪明人,而银行家是个傻子,原因在于,这里面假定货币收益是唯一的收益。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们若承认还有社会关系的收益,社会信用的收益等等,那银行家也是聪明人,所以立足点是什么成了判断的关键了。
    第六个故事讲的是股市的故事。股民问股评家“现在的股市是不是还能上涨?”股评家没底,但想短期应该没问题就说“火得很,可以”,股民们就都往股市投。股评家去问经济学教授“股市到底能不能涨”,教授说“你看,股民们不都在往里投嘛,肯定涨。”这就是有趣的股市现象。经济学的解释是,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要自己判断,不能受别有用心的人影响。刘老师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既然不受他人影响,意味着股市有它自己的一个客观状况,也就是所谓的真理,若是这样,那真理到底是什么呢?”这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另外刘老师指出“这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它不是预测,社会上很多时候是将预测和自我实现的预言混淆了......”
    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一展开,刘老师的解读得到现场很多同学反应,给其他同学们很大的启发。同学们对故事的探讨伴随着讲座的结束还持续了很长时间。(图/胡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