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3点,国家信访局研究室主任孙宽平先生在C201为人文学院的学生们做了一场题为“信访与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讲座。人文学院于长江副教授、刘世定教授也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孙宽平主任对信访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提到,与其他国家的监察制度相比,信访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它是党和政府了解群众疾苦、与群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信访在建国初期作为政府的秘书性机构,主要起监督作用;文革后期逐渐独立,主要职能是调整政策、纠错纠偏;改革开放后信访则成为独立的协调利益、解决矛盾、维护群众权益政府部门,随着相关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的进行,现在信访已渐成体系。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信访制度,孙主任以诉求求决类信访为例,分析了目前信访的形势特点、产生原因及改进方向。他认为,诉求类信访可以反映出当前社会的矛盾动向、群众需求等。诉求类信访虽然总量仍然较高,但已出现下降趋势,且尖锐问题仅在小范围出现,还处于可以控制的程度。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行,信访反映的问题呈现阶段性特点,且不断有新问题出现。此外,多种问题的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如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交织,经济利益问题和政治权益问题的交织,多数合理诉求和少数无理取闹现象的交织等。针对这些问题,孙主任提出了六大改进意见:一是畅通渠道,规范秩序;二是推进立法,使信访走向法制化;三是组建大格局,实现多部门协调;四是鼓励干部大接访;五是加强各级信访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落实;六是加强党的领导。
孙主任的精彩讲解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和反思,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孙主任耐心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了回答,并且,他鼓励同学们今后要更多的从专业角度研究信访以及信访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信访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形势特点、改进方略,同时还在相互探讨中对与信访相关的社会问题有了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文/任皎,图/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