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15:00,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C栋103举行。座谈会由人文学院院长助理于长江老师主持,座谈嘉宾为著名画家杨克老师。
杨克老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曾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一直从事美术创作、美术史研究和美术家评介,也曾从事影视、设计、广告等行业。于长江老师介绍道,杨克老师被称为“商人画家”,特点在于“以商养画”,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一直从事商业贸易,并不需要靠艺术维持生计,因此可以避免受艺术市场化的影响以及各类买家常俗偏好的左右,保持更大的纯艺术的旨趣。
本次座谈会上,杨克老师主要就艺术发展史、个人作品与经历以及美术界现状等多方面向同学们进行讲述。首先他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对艺术界的经典作品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上至远古时期的壁画,下至印象派的诸多作品;艺术品形式也多种多样,从绘画到古罗马雕塑,再到拜占庭建筑等等,图文并茂,生动翔实,具有相当大的艺术冲击力与感染力。但杨老师仍感觉无法将这些伟大艺术品的魅力表达完善,他号召同学们用心来体会和感悟,并感叹道:“艺术作品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用心才能感觉得到,艺术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接下来,座谈会进入师生讨论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问题多种多样。有的同学要求杨老师将西方美术与中国绘画进行对比和分析;有的同学对杨老师的特殊情况表示好奇——经济状况与绘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有的同学询问杨老师最喜欢的画家是谁以及原因;有的同学与杨老师共同探讨了北京“798”艺术区及艺术界“怀旧情绪”的原因。杨老师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并兴致勃勃地与同学们展开了互动,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社会学专业的徐聪颖同学引用了罗曼.罗兰的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的名言:“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生命像一条河……而那条河在某些地段上似乎睡着了
……这种表面上的静止藏着一道湍激的急流,猛烈的气势要以后遇到阻碍的时候才会显出来……等到这条河积聚了长时期的力量,把两岸的思想吸收了以后,它将继续它的行 程,——向汪洋大海进发,向我们大家归宿的地方进发”,她向杨老师问道:“您的人生经历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您又是怎么样面对的呢?您怎么样看待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作为过来人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面对徐聪颖同学的提问,杨老师笑称自己并不是“过来人”,他和大家一样正在“过河”当中,但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面对人生当中的挫折,他认为最重要是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永不放弃,坚持奋斗,并举出毕加索的例子,告诉同学们天才的奋斗往往是常人难以想像的,生命就像是一条河流,有高音也有低谷,重要的是奔腾不息,绝不放弃。杨老师的乐观精神感染了同学们,大家纷纷鼓掌,场面十分热烈。
座谈会持续了三个小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文/顾燕、图/黄柯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