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传播学06级徐一丹作品入围校团委主题征文

发布日期:2007-06-29 08:48:00 点击:[ ]

    编者按:20074月-5月,北京大学团委举办“传承五四火炬,铭刻北大精神”暨“我心中的北大精神”主题征文活动,发动团员青年围绕迎接北大建校110周年的主题,共话北大精神、共谋北大发展。我院传播学06级硕士研究生徐一丹用清新的文笔记录了自己在北大,在深圳研究生院求学的所见、所思、所感,文章已经登载于北京大学新闻网,现转载如下:
我的北大,我的2007
 
    这里没有博雅塔,却有着绿水青山;这里没有未名湖,却有着白鹭鸟儿水上飞……也许你会纳闷,这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么?这是中国享负盛名的北京大学么?
 
    也许你讨厌北方的风沙,但早已习惯;也许你厌倦春日里满天的柳絮,但早已坦然。于是,在这样一个夏天,我们来到了南国燕园。感受着别样的南方,感受着别样的北大!2007,注定值得纪念。
 
    来鹏城这半年多的日子,感觉时间犹如凝脂般停滞不前,又仿佛如卡带的电影刹那间停顿于那个经典的一瞬。而夏天,出奇的长。好似一直浸润于奶油罐中,长得我们都有些腻了。此刻,脑中只闪现出一个消瘦的身影;身着长衫的郁达夫,正在那儿朗诵《故都的秋》。离开北京后,才发现故都的秋天却也这般令人遐想不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鹏城看不到梨花,却有着骄阳般艳丽的凤凰木,还有那满山遍野的荔枝与南方独有的棕榈树。我们身处于僻静的花园,却感受着特区的活力;我们沉醉于知识的海洋,却体验着特区的快节奏。
 
    每当夕阳西下,漫步于沙河小道,我常常问自己:当历经坎坷,来到北大;当机缘巧合,辗转于南国燕园。北大在我心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一个北大人都怀揣于一个梦,一个关于北大的梦。而现在的我不管是身处南燕抑或是北国,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北大给予我的点滴感动,去描绘一幅属于自己的北大图景。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考研的那段日子,那段为北大梦拼搏不已的岁月。2005年的夏天,当班上的同学纷纷准备考研,我不停地问自己:我将做何选择?我是否有勇气去圆那个未圆的北大梦?
 
    当全系只有我一人选择报考北京大学的时候,我突然明白北大将是我一生的选择,它将成为我一生的精神家园。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北大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遨游于书的海洋,不停地去克服遇到的所有困难。
 
    曾记得那段天天泡图书馆的日子。天灰蒙蒙就去自习,晚上披着星光回到寝室。那段日子很苦,却很充实;
 
    曾记得苦于没有指定任何教材,复习困难重重的岁月。多少次痛苦挣扎、想轻言放弃,但为了心中的北大梦而坚持到最后;
 
    曾记得为了去北大听课,聆听大师们的精彩演讲,包里揣着面包当午饭。那段日子因有北大而幸福不已;
 
    曾记得就在考研前夜丢失钱包与证件,是北大的监考老师安慰我并指导我如何去派出所开证明。当胖胖的女老师拉着我的手去询问监考官时,我的眼眶湿润了。那一刻我被北大的老师深深感动;
 
    曾记得复试前的一个星期不幸染上水痘,我的父母从老家赶来照顾我。那一刻我被疼爱我的父母而感动,更为即将成为北大的一员而激动不已;
 
    曾记得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我为成为北大的一员而骄傲,更明白自己任重而道远。“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将一直成为我执著追求的精神理念所在!
 
    生命中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与事,我曾经反思:是北大精神感动了我,还是我感动了心中的北大?是的,我在不停地追求,追求着真正的北大精神!其实,无论是未名湖抑或是博雅塔,在国人的眼里,它都是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什么百年来,北大燕园一直是学子们向往的学府圣地。
 
    1917年,著名的教育家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昔日的京师大学堂进行了思想解放。一时之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胡适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云集北大。于是,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更成为一代代北大人为之努力的目标。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还有哪所高校比北大更有理由来庆祝每年的五四呢?北大本应属于青年!
 
    从“德先生、赛先生” 到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从革命烈士李大钊到一代文豪胡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更在这里代代相传!而今,这种传统精神与踏实学风更跨越大半个中国,传播到中国的南海之滨!
 
    弹指一挥间,北大和中国已经携手走过一百一十个春秋。有人会说,北大已是满鬓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了;更有人会说,北大风风雨雨百年,走不动,该歇歇了。北大真得仅仅是北京大学么?北大真的只是属于一个时代的神话?
 
    身处南燕,一个如此年轻的一个城市,我才慢慢发现北大并未老去。它正以其全新的面貌拥抱着这个曾经的小渔村,这颗南海之滨的明珠!郭末诺老先生在《凤凰蘖槃》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欲火重生的女神,在我的眼中如今的北大也宛如一位多情、美貌的女子,尽情地舞动着婀娜的身姿。她不再是一位百岁老人;不再是众人眼中鹤发童颜的长者;而成为一位朝气蓬勃的奇女子。犹如轻盈的飞燕,它播撒下华夏的文明,并感受着南方的生机与活力;在给特区带来知识火种的同时亦给自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不论是闲步于未名湖畔还是徜徉于大学城的沙河边,我都喜欢去体会真正的北大精神。尽管一南一北,两地距离遥远。但我相信北大已不仅仅是一所大学,而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理想信念!南国燕园的成立,正是将北大精神传递到祖国的南海之滨!      
 
    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之滨划了一个圈,于是一座叫深圳的年轻城市成为中国一颗闪亮的星!2001年,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立合同,于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为深圳市一颗闪亮的星!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北大精神的传承之路;开始了北大精神的兼容并包;开始了深圳精神与北大精神的激烈碰撞与思想火花……于是,有了那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当海闻副校长被选为深圳市南山区人大代表时,当林钧敬院长宣布“深港论坛”开幕时,当深圳南山区政协主席等领导纷纷来北大视察时……北大与深圳正越走越近,它在中国的南海之滨传递着北大火种、北大精神!
 
    我不时地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不仅仅是六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也不仅仅是六年之后这里的设施有多么先进,只是强烈地感觉到我正在见证一个新北大的成长!它是那么富有朝气,那么活力四射。它拥有着北大精神的同时还积极地吸收深圳的特有文化,这不就是北大的兼容并包么?
 
    铁树千年开花,此乃极致;而今的老北大在南方肥沃的土壤上亦开出了百年奇葩。
 
    当我将深研院的新闻写成报道,并刊登于每一期的《学工简报》时,我明白我正在向北京展示着南燕的每一步成长;
 
    当我每周将编播好的稿件通过南燕之声传播出去时,我明白南燕的声音将不仅仅是大学城,它将传遍整个鹏城;
 
    当我在舞台上伴着音乐跳起印度舞时,我明白我要把最动人的一面献给南燕,献给北大;
 
    当我走进羊城晚报、南方电视台参观考察时,我明白作为北大人我很骄傲,我的师兄师姐们正在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
 
    当我和同学们参加北大“挑战杯”获奖时,我明白我要用智慧和汗水让北大为我骄傲;
 
    当我迎着海风,徜徉于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时,我明白作为北大人,我要让香港感受到北大的自由、民主与博大!
 
    正如中国在不停地感动世界,北大也正感动着这里的每一位莘莘学子。作为一名北大青年,我自豪、我骄傲!
 
    在属于我们每一个青年的五月里,在我们可爱的北大110岁诞辰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北大带给我那么多的感动,我该用什么作为献给它的礼物呢?该用什么来表达对它的美好祝福呢?……我迟疑很久,却找不到答案。
 
    那个清晨,我被窗外的鸟声惊醒。于是,我慢跑于沙河边:轻轻地,生怕把鸟儿给惊跑了。就在那一瞬间,一阵清风将一股花香送进鼻尖。我定睛一看,那满树的栀子花,正如含羞般的少女微微地睁开了双眼。乳白的颜色并不起眼,花香却如此沁人。
 
    就在那一刻,我发现我已找到答案;
 
    就在那一刻,灿烂的笑容浮现在我的脸上。
 
    2007,一个平凡的年份,却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
 
  哦,我的北大,我的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