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研究与田野工作》

发布日期:2007-09-24 16:26:00 点击:[ ]
 
社区研究和田野工作
 
 
主讲:于长江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副教授)
电话: 0755-26032167, 电邮:yucj@szpku.edu.cn)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研究生任选课,主要针对已经具备社会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地研究经验、对“社区研究”这种学术传承有兴趣的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介绍社会学“社区研究”这一学术传统的历史和现状,探讨这种学术传承中从事田野工作可能面临的各种实际操作问题。
 
    授课采取实践和研讨的方式,要求完成实际调研作业,然后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必要时查阅、翻译一些文献资料和教材。
 
    本课程适合从事区域发展研究、都市亚文化群体研究、民族与族群研究、农村基层社会研究等方向的研究生,同时也欢迎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
 
 
授课方式:
 
教师讲课与学生提问、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及同学评议,同时运用网络提供一些辅助资料和收发作业等。
 
 
课程成绩:课堂表现30%, 作业30%,期末考试40%
 
预习要求:
 
选修本课程需要查阅和思考相关问题:
1、“社区研究”传统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2、“社区”、“社区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概念、理论。
3、关于田野工作方法论和方法的探讨。
4、田野工作实际操作中的难点。
5、社区研究与中国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6、实际研究案例的介绍、分析和评价。
 
 
课程安排(共11次课,具体内容上课时可能根据进度临时调整):
  
1、介绍:从田野到社区
 
    从田野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探讨“社区研究”这一学术传承的必要性
  
费孝通:1985,《社会调查自白》,北京:知识出版社
费孝通,1980,《迈向人民的人类学》,《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3期
王晓义,1999,“社会学中国化的倡导与实践”,袁方主编《社会学百年》第五章,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吴文藻,1990,《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杨雅斌,1987,《中国社会学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袁  方 主编,1999,《社会学百年》,北京:北京出版社。
李友梅:2005,《费孝通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张冠生:1999,《费孝通传》,北京:群言出版社
吕文浩:2006,《潘光旦图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社区研究”:人类学与社会学结合
 
    结合社会学史,介绍社区研究的思想渊源,特别是人类学与社会学结合的过程和原理,探讨“社区研究”这种学术传统基本含义、基本理念和思路。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编辑),2002,《社区与功能——派克、布朗社会学文集及学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丁元竹,1995,《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费孝通,1986,《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费孝通,1995,“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费孝通,1996,《重读〈江村经济·序言〉》,《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费孝通,1994,“个人、群体、社会”,《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费孝通:“从实求知——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0级迎新会上的讲话”
Honigmann,John J.  (ed), 1997, handbook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Jaipur and New Delhi: Rawat Publications.
林耀华,1989,《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
Hillery, G. A. Jr, Defintitions of Community: Areas of Agreenment
Mundy, Martha ,1995, Domestic Government—Kinship, Community and Polity in Morth Yemen, London: I.B.Tauris Publisher.
Redfield, Robert ,1950, A Village That Chose Progres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王铭铭,1996,《社区的历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王铭铭、王斯福,1997,《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吴泽霖,1992,《美国人对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的态度》,傅愫斐、张乃华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于长江:“中国社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周  星 主编,1996,《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芝加哥学派的都市社区研究
  
    通过介绍分析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汤姆士和派克的社区研究,阐述西方现代社区研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术关怀。
  
Burgess, Ernest W and Bogue, Donald J. (eds), Contributions to Urban Sociolog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ncago Press.
Gans, H. J.(1962), The Urban Villagers: Group and Class in the Life of Italian Americans. New york: free press
费孝通,2001,“补课札记—重温派克社会学”,《师承、补课、治学》,北京:三联出店。
Park, R. E.  and Burgess, E. W. , 1967, the City,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M. Janowitz,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25.
Park, R. E. (1916). The City : sugges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human behavior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 577-612.
Park, R. E. (1952). Human community. Glencoe, IL: Free Press
Park, R. E. and Burgess, E. W. , 1970,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 Student Edition, abridged, with a preface by M. Janowitz,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Thomas, W. I.  and Znaniecki, Florian, 1918-1920, The Polish Peasant in Europe and America (Five volume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irst two volume) , Boston: Richard Badger Publishing House (the whole five volume).
Wirth, Louis, 1928, The Ghetto.
Wirth, Louis,(1938)U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4: 1-24.
Zorbaugh, Harvey ,1929, The Golden Coast and the Slum.
于长江:《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创建的心路和思路》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社区与功能——派克、布朗社会学文集及学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魁阁为例:中国社区研究的历史成就和传统
  
    介绍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社区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研究项目、达到的最高成就,以及这一学术传统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价值。
  
费孝通,1943,《禄村农田》,北京:商务印书馆
费孝通、张之毅,1990,《云南三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韩明谟,2001,《社会发展与稳定》,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李安宅,1989,《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林耀华,2003,《凉山彝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吕文浩,2006,《潘光旦图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潘乃谷、王铭铭:2005,《重归“魁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史国衡,1946,《昆厂劳工》,重庆:商务印书馆
  
 
5、田野工作——社区研究的基本素质
  
    通过介绍和分析社区研究中田野工作的价值、态度、方法、方法论。
  
Costner, Herbert L.  and  Smelser, Neil, (eds), Prentice-Hall Method of Social Sience Series, New York: Prentice-Hall, Inc.
Shaffir, W. B. and Stebbins, R. A. (eds), Experiencing Fieldwork: an Inside 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k: Sage Publications
Ward, Keith ,1999, Religion & Commun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于长江,1998 ,“田野工作中的文化体验”,马  戎、周  星 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
  
 
6、田野工作中的科学化与人文主义
  
    重点介绍目前不同于主流科学实证主义社会调研方法的某些田野工作思路,比如基于“理解”、解释学和主观互动学说等而发展的一些调查方法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运用。
  
费孝通,1990,“人的研究在中国”,《读书》1990年第10期。
费孝通,1995,“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Foddy, William ,1993, Constructing questions for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ichrina, Barry P. and Richard,s Cheryl Anne, 1996, Person to Person: Fieldwork, Dialogue, and the Hermeneutic Method
Singleton, Royce A. Jr., 1999, Approaches to social researc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7、当代社区研究的实践
  
    介绍当前中国社会学界运用社区研究方法进行的一些研究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成就、优势、面临问题和有关思考。
  
费孝通,1986年,“江村五十年”,《社会》1986年第6期。
费孝通,1992,《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马  戎,1997,《西藏社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马戎、 龙山主编,1999,《中国教育的区域发展》,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马戎、周星主编,1999,《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戎主编:1994,《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与运行机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潘乃谷、马  戎 主编,1996,《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课题组,2001,《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于长江:“在历史的废墟旁边——对圆明园艺术群落的社会学思考”
 
 
8、与社区研究相关的一些重要思潮
  
    介绍国际上关于“社区”概念和社区研究的一些思潮,包括对社区感情、社区主义的某些探讨。
  
艾恺(美, Guy S. Alitto), 1991,《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Birgitta Nedelmann,  Poitr Sztompka (Eds.) 1993,Sociology in Europe ----- In Search of Identity.  Berlin,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Carolyn R. Shaffer & Kristin Anundsen, 1993, Creating Community Anywhere, Finding Support and Connection in a Fragmented World, Los Angeles: Jeremy P. Tarcher, Inc.
H. Peter Steeves, 1998, Founding Community, a Phenomenological-Ethical Inquiry,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Keith Ward, 1999, Religion & Commun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专题:乡土社会的社区研究
  
    介绍和探讨社区研究方法在农村社会研究中的作用、难点和经验,特别是在地方和基层社会结构中,田野工作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费孝通,1985,《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周尔鎏、张雨林 主编,1991,《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0、专题:城市社区研究
  
    探讨在现代都市社会运用社区研究方法从事研究工作的优势和局限性,特别是对都市各种特殊群体和特殊社区的研究。
  
Amos Hawley(1950)Human Ecology: a theory of community structure. New york: Ronald Press.
Ernest W. Burgess and Donald J. Bogue (eds), Contributions to Urban Sociolog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ncago Press.
费孝通,“中国现代化: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再思考”,《江苏社会科学》2000/1
费孝通:“对上海社区建设的一点思考”
费孝通:“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回顾与前瞻”
费孝通:1986,《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Mark Gottdiener and Ray Hutchison (2000) The new urban soci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王春光,1995,《社会流动与社会重构—京城浙江村研究》
杨光民,张忠,1996,《小城镇:农村社会化趋势》,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于长江,1997, “拉萨老城区居民居住方式及问题”,《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于长江,1998 ,“融合与变迁—北京地方饮食文化的发展” ,《第五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台湾),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出版。
于长江:“我画,故我在——对于艺术群落人文处境的多维透视”
于长江:“在历史的废墟旁边——对圆明园艺术群落的社会学思考”
周  星,1993,“都市与社会流行现象”《现代与传统》1993年 第7期。
  
 
11、专题:乡群、族群、民族、种族研究
 
    介绍在我国不同族群聚居或杂居地区进行的一些典型社区进行的田野调查,探讨“社区”、社区意识、跨文化交流、地方传统等方面的问题
 
费孝通,1988,《花篮瑶社会组织》,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麻国庆,1993,“都市、都市化与蒙古族的文化变迁”,《都市人类学》,华夏出版社。
马  戎,“拉萨市藏汉民族之间社会交往的条件”,《社会学研究》,1990年第3期。
马  戎,“体制变革、人口流动与文化融合:一个草原牧业社区的历史变迁”, 潘乃谷、马  戎 主编,1996,《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马  戎、潘乃谷,“居住形式、社会交往与蒙汉民族关系”,《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潘乃谷,1999,“土族婚姻家庭的变迁”,《甘肃土人的婚姻》(许让神夫著,费孝通、王同惠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于长江,2000,“西藏曲水县拉热村社区研究”, “云南丽江县鸣音乡多民族社区研究”,马戎、潘乃谷主编,《中国民族社区发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于长江译:“凉山彝族企业家——社会和制度变迁的承载着”
 
 
12、专题:虚拟社区中的“社区研究”
  
    现代技术造成了不同于传统物理和地理社区的另一类全新的“社区”,但是作为社区的基本含义和功能依旧。对于这一类社区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待查)
 
  
 
13:专题:文化、文明研究
 
    社区研究作为一种基础研究,为宏观上关于文化、文明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费孝通,2004,《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
费孝通: “‘美美与共’与人类文明”
费孝通:“孔林片思”
费孝通:“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于长江:“人看我看我们——读费孝通译著《土地束缚的中国》”
于长江:“随费孝通先生学社会学”
    
课堂讨论题:
   
1、“社区研究”还是“研究社区”?
2、社区研究、实证、科学和人文
3、“田野工作”、“本土性”和“全球化”
4、社会结构与社区研究方法